元保拟上市背后:保险科技的创新与挑战
日前传出消息,保险科技平台元保公司拟发行不超过64,500,000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3个月前,有家保险及致保科技刚刚先后成功登陆纳市;而在此前的一年之内,恒光保险、众淼创科、圆心科技、手回科技等多家保险科技公司相继递表。在全球经济持续承压的大环境之下,保险科技企业的境外上市潮水却不断涌动。保险科技对行业和消费者创造的价值,究竟表现在哪里?保险科技是否已足够成熟,可以赢得资本和市场的检验?
保险科技到底改变了什么
综合来看,保险科技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于企业侧而言,科技已深刻改变保险全产业链,让各个环节都更加高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据麦肯锡的测算,现有保险公司数字化运营将对保险行业带来10%左右的成本下降。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显示,约94.4%的保险机构已开始积极探索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并认为“业技数”(业务、技术、数据)融合将成为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于用户侧而言,保险科技带来的效率提升,亦大大提升了消费者体验。当前,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力量,“线上理赔”几乎成为保险公司的标配,消费者只需线上提交材料即可理赔。大部分保险公司的平均理赔时效基本在1至2天之内,一些简单的理赔案件的理赔时效,甚至可以按秒计算,理赔体验显著提升。随着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大模型已率先在保险行业的营销、理赔和客服环节落地。近期上市的几家保险科技企业,均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成绩单”。据悉,此番筹谋上市的元保在保险AI应用上业内领先,在大模型领域布局也较早,于去年入选北京市科委发布的《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白皮书(2023年)》,据悉是保险领域唯一入选的企业。
更具深意的是,保险科技有效地推动了保险普惠。其一,互联网保险价格更实惠,且保费可以月缴的形式极大降低了投保门槛。
其二,摆脱地域局限,通过互联网让保险走进山区村庄和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据公开资料显示,元保理赔用户中70%都是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五线城市理赔用户在医疗险的赔付报销中呈现明显的“两低一高”的现象,即医保支付占比最低、自付费用占比最低、商业保险报销占比最高。因此,互联网保险很大程度上惠及了五线城市等下沉市场的居民,而下沉市场实际上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弱,也更需要健康商业险的补充。
其三,保险科技拓展了可保边界,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了核保风控的能力,能将此前投保受限的老年人、带病体纳入保障。如市场上相继涌现的“非标体百万医疗险”、“惠民保”、老年人也可以投保的“防癌险”等创新型健康险,将带病人群和老年人群纳入承保范围,保障范围从“保健康人”扩大到了“能保尽保”。
直面强监管与客诉挑战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相关消费投诉也如影随行。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监管部门共接收并转送保险消费投诉2.6万件。其中,涉及财产保险公司1.1万件,占投诉总量的43.5%;人身保险公司1.5万件,占比56.5%。
作为创新物种,科技驱动的互联网保险虽被视为市场增长的新引擎,却也不断面临着来自强监管与客诉舆情等方面的挑战。所有互联网服务在初始阶段面临的用户认知挑战,在互联网保险身上均难以绕过。
当保险的广告营销、投保核保、理赔申请和客户服务等场景实现线上化,消费者与平台之间在信息理解上的细节没有对齐,就难免引发误解和分歧。《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经营性互联网服务投诉量位列第一,同比上升41.72%。这一趋势不仅说明了互联网服务已在消费者生活中饰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证明了新业态要想长远发展,必须不断直面依法合规且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新要求。
此前,电商行业也是在争议声中步步壮大,在投诉声中规范成长,消费者“边骂、边用、边离不开”,直到现在发展成为零售领域渗透率接近50%,民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我国优势支柱产业。
金融作为强监管行业,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不断在探索数字经济下的规范发展与创新增长。可以预见的是,保险科技作为监管和行业的高度共识,将在监管的引导下,在求新求快和求稳求严中找到平衡点。
助推保险普惠是重要课题
6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防范化解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指导意见》还明确了“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保险发展体系基本建成”这一发展目标以及确保人民群众“买得到”“买得起”这个发展方向。
在这样目标之下,保险科技平台或许将发挥更大的能量。保险科技平台的竞相上市,意味着中国科技企业正站在全球智能技术的大浪潮头,开始新一轮的蓄力与竞发,其背后即是保险科技行业融入国家战略、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亦是整个保险行业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开始。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科技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
本站焦点
- 手机
- |
- 动态
- |
- 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