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盲袋买成了“大冤种”?专家指出用盲袋清库存当止
部分消费者吐槽名创优品盲袋。
日前,名创优品、三福百货等分别推出了每个3.88元、29.9元的惊喜盲袋,并称内含超值随机商品,激发了大批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虽然有人开出了“惊喜”,但也有许多消费者大失所望,纷纷吐槽“名创优品你就是玩不起”“为了清库存,我是大冤种”“开出的产品有瑕疵”……盲袋这种销售模式为什么能吸引消费者?购买盲袋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如果开出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该如何做?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盲袋激发购买热情
盲袋也叫福袋,源自日本百货公司。据在日本生活多年的消费者章女士向记者介绍,每当过年前后或店铺开张的吉日,日本的商家、百货公司都会随机将商品放入纸盒或包装袋中,称为“福袋”,进行销售。由于必须付钱后才能打开袋子查看里面的物品,所以在购买前消费者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只能凭借卖家的描述进行购买决策。一则福袋的售价不高,二则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许多消费者一再解囊购买,因此福袋生意火爆,并成为一种新年期间的常规促销手段,有些百货公司甚至会一口气推出几十万个福袋。
“就价格而言,福袋中的商品价格一般会高于标价,例如售价为1万日元的福袋,可能会装入标价为1.1万日元以上的商品。”章女士对记者说。
日前,名创优品、潮流酷玩等商家均推出了盲袋玩法,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往抢购。名创优品推出“全场实付58+3.88,拆惊喜盲袋”活动,只要消费满58元,就可以加3.88元获得一个“超大”盲袋,限量100万份,并称“内含10元至399元的随机商品”。该活动一经推出,迅速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店里结账区最明显的位置摆放着一排排密封好的鲜亮红色购物袋,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与购买欲,100万份盲袋很快被一抢而空。潮乐潮玩、三福百货推出的每个售价为29.9元的福袋,也很快售罄。
部分消费者大失所望
记者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看到,盲袋给部分消费者带来惊喜之余,也受到了许多质疑。有的消费者抽到了售价为118元的香熏台灯,有的抽到了48元的玩偶,还有消费者抽到了小王子联名的空调毯。但是,运气好的消费者只占少数,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很开心,只能表示“无奈,认了吧”,有的消费者还抽到了粘反了的发卡、儿童戴的帽子、宠物用的头套等。
在名创优品抢购了一个盲袋的消费者ROY对记者表示:“本来我只想进店里买9.9元的皮筋,店员跟我说有盲袋可以抽,里面的东西超值,我就和朋友凑单买了60元的东西,又加了3.88元买了一个盲袋,没想到开出了一个绿色小怪物的头绳,太丑了,根本戴不出去,我后悔死了。我敢打赌绝对是卖不出去的库存货,名创优品把卖不出去的东西都装进盲袋里卖掉了。”
为了买3.88元的盲袋硬是凑钱买够58元的消费者小舒也表示很不满:“名创优品玩不起就别玩!花了58元+3.88元,结果那么大的袋子里就放了一支笔,店员还说价值29.9元,说实话5块钱我都不会买,还被朋友笑话我是‘大冤种’!”
“太坑了!我本来只想买个十几块钱的洗脸巾,店员向我推销盲袋,说最高价值300余元,我就心动了。在店里逛了几圈终于凑够58元,拆开盲袋发现是个儿童戴的帽子,关键帽子还是破的!”消费者泡泡popo对记者说。
盲袋销售应谨慎
北京理道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久成对记者表示,盲袋这种销售模式具有随机性、概率性、购买门槛低的特点,更能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赌博”心理,增加了购买过程的趣味性,利用其随机体验感,让消费者解囊购买,特别是宣称盲袋里有高价格产品时,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会被无限放大,“赌赢了”会有极大的满足感和炫耀心理。这种销售模式精准地抓住了消费心理,使得消费者乐于参与。
由于消费者在购买盲袋时不知道里面的商品具体是什么,只能根据商家的描述和自己的猜测做出购买决策。对此,王久成指出,在这种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冲动购买可能面临多重风险:一是可能会出现夸大商品价值进行虚假宣传、欺诈等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情况;二是消费者容易受到诱惑而冲动购买,买到的商品往往不具有实用性,如果消费者连续多次尝试仍未获得心仪商品,将会承担较高的支出成本;三是盲袋商品可能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记者表示,盲袋的销售模式多样化、有趣化、娱乐化,这类新潮玩法也是一种探索。但对于商家来说,要把好盲袋里面的商品的质量关,销售的实际效果对于树立品牌形象以及赢得消费者好感度很重要,如果把残次品、滞销货甚至是质量不合格产品塞进盲袋,那就会适得其反,大大损害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王久成认为,盲袋的销售模式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选购,这就很容易生成误导。盲袋本质上是商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推出的一种营销手段,背后往往隐藏着商家清货、减压的深层目的。盲袋如果不能“物超所值”,商家还是要谨慎“活动”,不然就会适得其反。如果经营者不把精力放在提升主营产品和服务质量上,过度依靠盲袋等营销噱头诱导消费者冲动购买,用一些粗制滥造、积压库存的产品欺骗消费者,就会很快耗尽消费者的信任,损害自身商业信誉,企业也难以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科技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
本站焦点
- 手机
- |
- 动态
- |
- 资讯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