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大片叫好不叫座 “傲慢”好莱坞败走中国?

http://www.gkjw.com.cn  2021-11-04 13:36:46  发布于:北京市    来源: 中国网科技   作者: 谢若琳

  继《沙丘》后,“007”系列电影《007:无暇赴死》于上周登陆中国市场,该片票房表现与《沙丘》如出一辙,首周末票房1.78亿元,单日票房未破亿元,同样不及预期。

  口碑层面,这两部电影并非“烂片”。在豆瓣平台,有28.56万人为《沙丘》打出7.9分,8.42万人为《007:无暇赴死》打出7分,对比年内两部高分国产影片《长津湖》和《你好,李焕英》分别达到7.4分、7.8分的豆瓣评分,可谓不相上下。

  那么,在同档期新片寥寥的背景下,《沙丘》《007:无暇赴死》仍叫好不叫座,真的是好莱坞大片不灵了?

  连续两部好莱坞大片遇冷

  某上市影企负责发行工作的张元(化名)告诉记者,她最近深感“割裂”:每当她打开工作微信,就会被《沙丘》《007:无暇赴死》两部电影的夸赞刷屏;而与之对比,生活微信中却鲜有人提及这两部电影。“仿佛只有圈内人在自嗨。”

  《沙丘》是一部史诗科幻电影,同名原著曾经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该片由好莱坞巨头传奇影业出品,丹尼·维勒纳夫(曾指导过《银翼杀手2049》)执导,是标准的好莱坞电影工业化产物。从开机拍摄到上映耗时两年,上映后引发了全球科幻爱好者热议,但其在中国的首周末票房仅为1.39亿元,表现不及彼时已上映许久的《长津湖》。

  而《007:无暇赴死》同样“师出名门”,该片为好莱坞巨头米高梅出品,是全球知名的“007”系列电影第25部,更由曾于2014年获艾美奖最佳导演的凯瑞·福永执导。

  谈起业界对这两部电影的预期,某票务平台数据高级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在《沙丘》与《007:无暇赴死》(下称《007》)上映前夕,中国电影市场正值‘片荒’,国庆档后市场仅凭《长津湖》余温维系热度。而恰在此时,两部好莱坞巨作的定档,特别是提前观影普遍好评,令业内燃起了信心,乃至对《沙丘》《007》做出了票房将分别超6亿元和约10亿元的预判。”

  “这份‘信心’终究还是被市场泼了盆冷水。《沙丘》首周末票房不及预期,当时大家复盘将之归咎于影片类型,认为科幻电影在国内受众较窄,且该片也是系列第一部,并不具备粉丝基础。紧接着,《007》的表现也令人大跌眼镜,这部电影的IP、拍摄、内核都很成熟,院线平均给予了超三成排片,可人气却一直不高。”上述分析师表示。

  截至11月3日16时,《沙丘》上映13日票房2.18亿元,《007》上映6日票房2.22亿元,猫眼专业版APP预测该片总票房或将仅为4.34亿元。

  “好莱坞正在为傲慢买单”

  这并非好莱坞电影第一次在中国遇冷,回溯过去五年的票房表现,好莱坞大片在华票房占比呈逐年降低。2016年至2020年,进口片(含进口分账片、进口批片)在全年票房大盘中的占比分别为42%、48%、38%、36%及16%。

  从头部电影来看,2016年至2020年,国内上映的电影票房Top10中,进口片分别占据4部、5部、5部、2部及0部。2021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中,只有《速度与激情9》和《哥斯拉大战金刚》票房突破了10亿元。

  “好莱坞没有变,变的是中国观众。”某影视公司创始人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很多好莱坞的故事套路还停留在10年前,“见过大世面”的中国观众已经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很多进口片其实并不重视中国市场,即便是单独的宣发也很敷衍,口碑好的电影还能凭借“自来水”(自发粉丝)口口相传,口碑差的电影,即便是那些超级英雄系列也难以获得票房佳绩。“好莱坞正在为它的傲慢买单。”

  “2020年,《心灵奇旅》《神奇女侠1984》《花木兰》三部好莱坞大片惨淡收尾。其中《心灵奇旅》《神奇女侠1984》就几乎是零宣发,《花木兰》的宣发遭遇非议,首先是观众普遍认为该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流于表面;更有观点认为,其中国区的海报与其它地区相比,明显土味十足。”悦东文化CEO师烨东认为,“好莱坞在中国市场的票房表现反映出:多年来,他们只想要中国观众贡献票房,却没有真正关注,来自世界第二大‘票仓’的消费者,观影需求已发生变化。”

  业界认为,好莱坞对中国观众的傲慢,还体现在所谓的“中国特供版”上。比如在内容上,《钢铁侠3》在中国上映的是有中国演员参演的“中国特供版”,而在其他地区,中国演员参演片段却遭删除。

  此外,在形式上,部分好莱坞电影公司还专门制作了“中国特供3D版”,比如2015年的《谍影重重5》,也包括最新的《沙丘》与《007》。根据中国电影频道报道,《沙丘》《007》本是按照2D标准拍摄,在北美上映时也只有2D版本,但其在中国却推出实为2D转3D的“伪3D中国特供版”,而这种观影感受远不及“真3D”的形式,也遭到了部分中国观众的抵制。

  师烨东告诉记者,3D电影票价通常比2D高出20%至30%,因此很多片方才生硬地将2D转为3D。“这也正是出现‘中国特供3D版’这种奇葩现象的根源所在。”

  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还需要好莱坞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更应该深思的是,好莱坞还需要中国观众吗?如果他们还想要享受中国票仓带来的收益,就必须收起傲慢,尊重中国观众,遵循中国电影市场的规则。”上述影视公司创始人表示。

  走出进口片依赖

  中国电影市场,曾一度严重依赖好莱坞。1994年,国家电影局首次提出进口“分账片”的概念,允许中影集团每年采用分账形式进口10部电影。在此之前,中国的进口片则均是以“进口买断”的形式发行。

  所谓“分账片”,即电影版权所有者不买断发行权,只是委托机构代理发行,并事先商定比例,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以使制片方、发行机构和放映单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口买断片”则是指中国公司以固定的价格买断电影放映权,国外出品方不参与中国地区的票房分成。

  1994年11月份,首部由中影集团进口,采取与外商票房分账形式发行的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上映,斩获票房超2500万元。随之而来,“好莱坞大片冲击国产电影”“好莱坞狼来了”的担忧,困扰了中国电影将近20年之久。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引进分账大片的数量由原来的每年10部增加至20部,当时的分账比例是13%。次年,国内年度票房Top5中,除《英雄》外,其余4部均为好莱坞大片,包括《指环王:护戒使者》《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星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和《蜘蛛侠》。

  2012年2月份,中美双方在洛杉矶签订了《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引进分账片的数额从20部增加至34部,而新增的14个名额只能以IMAX和3D电影格式引进;与此同时,引进大片在中国的分账比例提升至25%;2015年,中影集团与美国电影协会签署了《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虽然其具体细节未曾公开,但此后几年中,进口片的整体数量不断增加。

  在开放电影市场以来,来自好莱坞的黑客帝国、魔戒、哈利波特、变形金刚、速度与激情、漫威宇宙等系列IP,征服了一大批中国观众的“钱包”。当然,好莱坞电影也为中国票仓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早年间,业内还有‘国产电影保护月’一说,即在暑期档的一个月里(6月份至7月份或7月份到8月份),不上映进口片。”一位连锁院线总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现在看来,已无需顾虑,即便是同时上映打擂,国产头部电影可能胜算更大,“‘狼已经来了’,但我们‘不怕狼’了。”

(责任编辑:柯晓霁)
责任编辑:小雷
焦点推荐
热门频道
  • 手机
  • |
  • 动态
  • |
  • 资讯

图文推荐

更多

© 高科技网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kf@gkjw.com.cn